科学仪器的鸿沟,令人窒息的差距。科学仪器是一切科研的起点,然而这个世界已经被美国高度垄断。在仪器信息网总结的2022年全球科学仪器收入排名Top20名中,美国占据11家;而德国、日本、瑞士和英国则只有3、3、2、1家。而在Top10,美国占比6家,占比60%。德国2家,瑞士和日本各一家。强大的德国和日本制造,在科学仪器强国美国之前,都不值一提。
销售额更能说明问题。在Top10的销售额中,排名第二的丹纳赫2022年收入是310亿美元,是Top10另外四家非美国企业总和200亿美元的1.5倍。而排名第一的赛默飞的450亿美元,则是Top10排行中四家非美国企业的2.2倍。
即使算上Top20的企业中,8家非美国企业的销售额为270亿美元,依然不抵排名第二的丹纳赫。而第一名,都不用出场比赛。
全球仪器Top20,已经都是强者的赛道。然而,这里依然有着巨人和小矮人的差别。
更惶恐俱乐部门外等待敲门入内的选手们。
在全球市场,美国的科学仪器是最具碾压优势的产业。它跟其他国家地区竞争者的差距,甚至大于芯片。
美国企业非常擅长运用资本杠杆的力量,资本全心全意为实业服务,形成了眼花缭乱的品牌矩阵。排名第一的赛默飞,旗下有100多个品牌。
而丹纳赫则通过品牌运作,接连地改换赛道。当它感到自动化仪表的赛道有些发展迟滞的时候,毫不犹豫地将福迪威踢了出去,后者形成了一个60亿美元的仪表集团,依然是自动化仪表领域的巨头。
丹纳赫是一个整容高手,它的面貌每五年会更换一次。越换脸越强大。
切换赛道的还有德国赛多利斯和瑞士梅特勒托利多。一个44亿美元,一个39亿美元。这些最早做天平的企业,都已经快速转型深入到生物工艺解决方案了。它们跟美国同行一起,抓住了生物制药起飞的航班。
赛多利斯在北京大兴有一个工厂,生产一种生物医药的塑料袋。一个袋子4000元,赚得手都要抽筋了。
同样,致力于生物分子样品制备的QIAGEN,虽然最早是在德国成立,但已经美国化了,它在美国上市,按照美国仪器的发展规则进行运营。2005年收入5亿美元,而2022年则达到了21亿美元。
而美国艾美特克则成功地在科学仪器的赛道上,另外树立了机加工测量和传感器的两个赛道。在传感器领域拥有14个品牌,也是独有眼光。
这些运作保持了企业强大的竞争力。想想看,排名第一的赛默飞,450亿美元的收入,居然还能保持15%的增长率。它每年的增长部分接近70亿美元,这是再造一个排名第四的安捷伦。大象哪里只是会跳舞?大象这是在飞!
美国科学仪器与其它国家的差距,不是在缩小,而是在扩大。追赶者哪里有弯道超车?只有越来越远的背影。
美国仪器的繁荣法则是什么?其实也是有固定规律可循。资本甘为实业牛、多品牌矩阵、精益制造、小分队专业组合、活力独立的单细胞品牌,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答案。
于无声处听惊雷,于静默处看门道。许多是可以借鉴的。中国科学仪器,先挤进一个20强再说。Top20的最低门槛,日本电子JEOL的收入是70亿元人民币。重庆川仪2022年上市公司收入65亿。不过它主要的收入是过程仪表。这又是另外一个地盘了。
中国科学仪器要发展,运用资本的力量,实现多品牌矩阵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国资企业受到的约束还是太多,很难适应这种凌厉的攻势。民营企业已经跟了上来,上海多宁生物、山东德州海能科技、杭州聚光,甚至最近的浙江中控也开始行动,都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品牌方队组合。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头。
路还长,资本先要学会服帖实业,而不是驾驭。#供应链攻防战# #仪表风云录# #传感器风云录#
销售额更能说明问题。在Top10的销售额中,排名第二的丹纳赫2022年收入是310亿美元,是Top10另外四家非美国企业总和200亿美元的1.5倍。而排名第一的赛默飞的450亿美元,则是Top10排行中四家非美国企业的2.2倍。
即使算上Top20的企业中,8家非美国企业的销售额为270亿美元,依然不抵排名第二的丹纳赫。而第一名,都不用出场比赛。
全球仪器Top20,已经都是强者的赛道。然而,这里依然有着巨人和小矮人的差别。
更惶恐俱乐部门外等待敲门入内的选手们。
在全球市场,美国的科学仪器是最具碾压优势的产业。它跟其他国家地区竞争者的差距,甚至大于芯片。
美国企业非常擅长运用资本杠杆的力量,资本全心全意为实业服务,形成了眼花缭乱的品牌矩阵。排名第一的赛默飞,旗下有100多个品牌。
而丹纳赫则通过品牌运作,接连地改换赛道。当它感到自动化仪表的赛道有些发展迟滞的时候,毫不犹豫地将福迪威踢了出去,后者形成了一个60亿美元的仪表集团,依然是自动化仪表领域的巨头。
丹纳赫是一个整容高手,它的面貌每五年会更换一次。越换脸越强大。
切换赛道的还有德国赛多利斯和瑞士梅特勒托利多。一个44亿美元,一个39亿美元。这些最早做天平的企业,都已经快速转型深入到生物工艺解决方案了。它们跟美国同行一起,抓住了生物制药起飞的航班。
赛多利斯在北京大兴有一个工厂,生产一种生物医药的塑料袋。一个袋子4000元,赚得手都要抽筋了。
同样,致力于生物分子样品制备的QIAGEN,虽然最早是在德国成立,但已经美国化了,它在美国上市,按照美国仪器的发展规则进行运营。2005年收入5亿美元,而2022年则达到了21亿美元。
而美国艾美特克则成功地在科学仪器的赛道上,另外树立了机加工测量和传感器的两个赛道。在传感器领域拥有14个品牌,也是独有眼光。
这些运作保持了企业强大的竞争力。想想看,排名第一的赛默飞,450亿美元的收入,居然还能保持15%的增长率。它每年的增长部分接近70亿美元,这是再造一个排名第四的安捷伦。大象哪里只是会跳舞?大象这是在飞!
美国科学仪器与其它国家的差距,不是在缩小,而是在扩大。追赶者哪里有弯道超车?只有越来越远的背影。
美国仪器的繁荣法则是什么?其实也是有固定规律可循。资本甘为实业牛、多品牌矩阵、精益制造、小分队专业组合、活力独立的单细胞品牌,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答案。
于无声处听惊雷,于静默处看门道。许多是可以借鉴的。中国科学仪器,先挤进一个20强再说。Top20的最低门槛,日本电子JEOL的收入是70亿元人民币。重庆川仪2022年上市公司收入65亿。不过它主要的收入是过程仪表。这又是另外一个地盘了。
中国科学仪器要发展,运用资本的力量,实现多品牌矩阵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国资企业受到的约束还是太多,很难适应这种凌厉的攻势。民营企业已经跟了上来,上海多宁生物、山东德州海能科技、杭州聚光,甚至最近的浙江中控也开始行动,都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品牌方队组合。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头。
路还长,资本先要学会服帖实业,而不是驾驭。#供应链攻防战# #仪表风云录# #传感器风云录#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