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4月2日开始,特朗普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已经持续了半个月。尽管如此,特朗普仍坚持对中国加征关税。然而,这种做法不仅未能让中国屈服,反而增加了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失败风险。
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宣布对全球商品统一加征10%的"普遍关税",并针对不同国家实施额外关税。中国被加征的税率高达34%,欧盟为20%,越南甚至达到45%。此举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弹。特朗普经常引用19世纪美国总统麦金莱的政策,称其为"关税之王",并认为关税能帮助美国重回巅峰。
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,大规模使用关税武器带来的不是产业复兴,而是全球市场的系统性震荡。面对美方的挑衅,中国迅速做出回应。4月4日,中国宣布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%的关税,并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(WTO)争端解决机制,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。
4月8日,美国再次升级行动,对中国商品再加征50%的关税。中方随即在4月10日起将对美方商品的关税提高至84%。到了4月12日,中国进一步将关税提升至125%。然而,特朗普并未停止,继续将对华关税调整至145%。4月15日,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商品实施高达245%的超级关税。
自特朗普挑起关税战以来,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迅速恶化。美元指数单日跌幅达1.5%,国债市场也受到影响,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0个月以来的新低。金融市场动荡的同时,实体经济也遭受冲击。特斯拉股价在一周内几乎腰斩,市值蒸发6500亿美元。马斯克个人财富一天内缩水44亿美元。此外,许多中小型企业也被卷入波动漩涡中。
这场贸易战还直接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。超市里中国制造的商品变得紧俏,一些城市出现了反对加税政策的游行。民调显示,特朗普的支持率降至43%,创下新低。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骤降至45.3,通用汽车、3M公司等标志性企业宣布裁员。财政收支面临巨大挑战,特朗普政府计划大幅削减国务院预算,关闭多个驻外使领馆。
经济垮塌、民众反感、外交收缩等问题交织在一起,预示着贸易战对美国来说注定是一场失败。历史证明,靠关税打压对手不可能换来真正的强大,在全球化时代,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孤立和失败。
0 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