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案难?垫付烦?医保部门出手破解异地就医痛点

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,是完善医保制度、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的重要改革举措,更是促进我国劳动力顺畅流动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"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"的任务要求。这已经是异地就医结算连续第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

这一年,为有效缓解部分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参保群众就医负担,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持续完善政策。9月,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《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》提出,在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、尿毒症透析、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医保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,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。这也是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的首次扩围。12月1日,全国医保正式上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冠心病、病毒性肝炎、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。

至此,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均可提供这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的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服务,且这10种门诊慢特病已基本覆盖全国跨省报销门诊慢特病费用的90%以上。

备案难?垫付烦?医保部门出手破解异地就医痛点

随着人口流动增加,尤其是老年人随子女迁居数量增加,扩大直接结算病种范围的政策效果可谓立竿见影。仅以2024年12月的数字为例,5种新增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超过2万人次,减少参保群众垫付479.36万元。


在结算病种不断扩围的同时,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达64.40万家,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县域可及。

发表评论

0 评论